unnamed _a

簡介

2009年01月07於當時之「法鼓佛教學院」正式成立「通識教育委員會」,以通識教育課程具體落實「實用為先,利他為重」之指標方針。通識教育課程在專業與研修兩大類課程之基礎上,結合廣博的人文、社會、自然等領域課程,使學生在重視佛教學專業課程的同時,也能觸類旁通啟發跨領域之學習效果,並運用於將來之職涯發展。

2010年為養成學生統整人格與跨領域視野,每年定期聘請在人文、社會、自然等不同領域之傑出學者與專家進行專題演講,並設為必修零學分之「法鼓講座」;2012年,通識教育規劃小組與通識教育委員會歷經六年以來的規劃及改善,以三大類課程具體落實本校全人教育之通識目標:「跨領域核心能力課程」、「實踐性服務學習課程」、「五大領域分類選修課程」期提供學生自由的學習環境,協助學生探索生命的意義和價值、並啟發其潛在的學習創造能力,培育達成個人均衡發展之博雅教育目標。

2013年更明確訂定「跨領域之核心能力課程」之五大領域,五大領域分別為:人文學科、社會科學、自然科學、語言學科、生命實踐,並訂定「法鼓佛教學院通識課程實施辦法」。綜觀近六年來,從委員會組織、五大核心領域、法鼓講座、服務性課程與行門研修各方面,循序建立以學門指標與跨領域融通之通識教育特色。

2014年,「法鼓佛教學院」與1992年開始籌備,2014年通過教育部審核而成立之「法鼓人文社會學院」合併,正式更名為「法鼓文理學院」,從而完成創辦人所期許之多元、跨領域整合的大學院教育。

文理學院(Institute of Liberal Arts)之名稱,本即符應博雅教育之精神而命名,而本校立校之精神,即在於結合創辦人所指之辦學核心價值「心靈環保」、校訓「悲智和敬」,以及博雅通識之底蘊涵養,故通識教育委員會之課程規劃與內涵形塑,亦從單一宗教學院之思考,結合合併後人文社會學群之內涵,將通識課程重新統整修訂為五大領域:即「語言、溝通」、「人文、藝術」、「社會、文化」、「生命、環境」,以及「數理、資訊」等,並身心統合健全之「體育課程」。

2023年2月,通識中心正式更名為”通識中心暨語言教育中心”